close

  近日,中國之聲關註了多地計生政策與新生兒落戶掛鉤的報道,調查發現在廣東佛山、花都、珠海等地存在類似情況。記者在佛山就採訪時落戶與結扎掛鉤採訪時工作人員,語出雷人:“報道那是媒體說,並不是文件說。”(7月31日中國廣播網)
  可是,在上世紀80年代,原國家計生委、公安部就聯合下發了通知,即使是針對超計劃生育的嬰兒,也不得自立限制落戶的法規。同時在7月10號例行的新聞發佈會上,國家衛計委再次強調,堅決禁止將計生政策與新生兒落戶、低保等掛鉤,堅決反對不結扎不落戶。不管看與不看,文件就在那裡,不管信與不信,“文件說”也就在那裡,所謂的“報道那是媒體說,不是文件說”,是混賬說。
  為什麼說是混賬說?眾所周知,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,為瞭解決上世界急劇增長的人口給國家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危機,出台了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,確保讓中國人口處在土地及自然資源相匹配的合理區間,使有限的生產資料和社會福利普及到每一個人,餓有所食,住有所居、病有所醫。但是,就是這樣一項利國利民的國策,到了地方,卻與教育、戶籍、甚至社會保險福利等掛鉤,人為地形成了兩張皮。不論是80年代原國家計生委、公安部聯合下發的通知,還是前不久國家衛計委的例行新聞發佈會,都一再強調計生政策不能與新生兒落戶、低保、結扎等掛鉤,可到了地方,不僅掛鉤,還無視媒體對政策報道,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?
  那麼,令行不止,何也?
  首先是地方政府的“懶政”思維,一方面源於公民對法律的理解不透,被一個又一個所謂政策法規連環套套住,單純的群眾自認違反政策法規,也就放棄了對自己應有權益的爭取;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權力不受約束,運作空間寬大,為了提高工作效率,將一些與公民有關的福利政策與行政政策捆綁到一起,以國策來“要挾”公民執行;再次是上級行政機構對地方政府這種漠視國策的行為問責不力,無形中放縱其漠視行為。
  國策固然要嚴格執行,但在執行的過程中,不能越界,更不能以侵犯公民個人權益為前提,應在法律的框架內合理執行。將孩子落戶與大人的結扎與否捆綁在一起,不僅是政策所不容許的,而且還有知法犯法的嫌疑。
  依法治國、依法執政、依法行政不是一句空話。由於社會日益進步與政策改革滯後,計劃生育帶給民眾的傷害已經不少,比如抄家封門,拉牲口,甚至限制人身自由,強迫引產以及社會撫養費去向不明等等,令公眾詬病不已,試想,讓一個剛出生的嬰兒,就要代父母受過,這種拿嬰兒作要挾的行為又是何其混賬和冷血?
  好在政府高層的決策給公眾提供了依法維權的保障,開始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訴求,但是,在多年固化的強權思維之下,公眾爭取合理權益訴求的道路仍顯的有些逼仄,這就需要權威部門的介入和推動,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兩張皮游戲進行加強治理。
  首先,大力推動政策的落實和執行,確保其在法律框架內的嚴肅性;其次,加強媒體和公眾的監督,對不依法執行、另出政策的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,斬斷不合理的捆綁亂作為。否則,利國利民的國策在執行中就會走上禍國殃民的偏道,給政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帶來莫大的傷害。
  文/董國昌  (原標題:“媒體說不是文件說”是混賬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w38jwhk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